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文/康国生
郭晓军:《花开富贵》(组图之一<连年有余150X200 CM>)·风面
郭晓军:《花开富贵》(组图之一 <洪福满院> 局部)风面相关
郭晓军“宏观图志”般的农户影壁墙系列,主体部分拍摄于河北省某地。这些户主多在外打工,有的房屋才翻建到中途,就因囊中羞涩而暂停施工,但影壁墙已先期闪亮示人——此时,积累财富的汗水在影避墙的阳面正幻化成云蒸霞蔚的仙境。无疑,这些“花开富贵”门面,恰当地代表了村民们的艰辛打拼与美好夙愿——这又何曾不是某些宏大愿景的缩影呢?
作为典型民俗符号的影壁墙,像“迎祥展瑞,遮羞挡丑”的道具,舰旗般地导引着路人的视觉感受,屏蔽着微观处的“不便透露”。
组图颇费工力的创意在于:作者以随机搜索到的众多百姓现实生活小照片为“基因”素材,借助色素匹配,依次置换出了≪花开富贵≫系列图景中的相应色块,使得原貌大图景在微观视野下重归现实生活。事实上,这是对浮华的影避墙“遮蔽”功能艺术地“去蔽”,也是对宏大叙事的解构。
这是一组值得在“大幅展作”前仔细端详的“观念性”当代艺术作品——更多的内涵属于具有鉴赏力的读者。
本组作品,影壁墙的外围,若能收进并保留一些实景,门面特征会更明显,效果或许更佳。
刘景行:《跨国旅游霾体验》 2016.10.19.北京大栅栏。风面
朱增祥《郑州上空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
阳光灿烂的日子里,熠熠生辉的混凝土玻璃塔群,是地标的象征,例如纽约双子塔、例如迪拜。它们堆起的不只是GDP直方图的荣耀,也是身份、地位乃至虚荣与偏激的旁白。在某些昏黄阴郁的气象里,当光环褪去,一种“碑林”般的感觉油然而生——如此忧伤的警钟为谁而鸣?
漆乾华:《挖山不止》.2016年8月手机拍于四川威远县,这里大片山林被挖掘,为取山中石料卖给城市造景。(组图之一)·风面
手机随时记录的“愚公移山”场景,小视孔映出大社会。你看,挖掘大片山林石料,卖给城市造景——花架子政绩,利害在哪儿?城市化之路充满坎坷。习总告诫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感叹地方是这样诠释金银的!
李永红:《再拆巴东》——一座搬了四次的城,一座拆了又拆的城。(组图之一)·风面
人们愤慨圆明园毁于列强,另有多少老祖宗的遗产毁于我们自己的手里?连上帝的馈赠也面目全非了。拆,再再再拆,是什么绑架了天神,让野蛮替代了文明?课本上说,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 如今猿已不再鸣,只见老鼠狂,别样“泪沾裳”。
guoweijia:《广而告之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
商业广告无孔不入,各种促销噱头争奇斗艳。以“拆迁”为题材的吆喝,大有壮士断腕的慷慨感。拆迁的状况彼此雷同,不同层递的关联商圈,各有各的道门儿。
暖瓶:《曾在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
作者以当代城市背景下的“昔日乡村”电视画面为叙事手段,阐发了对逝去故乡的依恋,也表达了底层百姓在城市化中的处境。对于今天的新市民,“乡愁”应属奢侈“之物”;未来,在面孔千篇一律的城市中长大的孩子,或许不会再懂乡愁。
16届平遥国际摄影展评审委员会大奖作品《角落里的生命——生息在地球三极》.(作者顾莹·组图之一)·风面
《角落里的生命——生息在地球三极》.(作者顾莹·组图之一)·风面相关
《角落里的生命——生息在地球三极》.(作者顾莹·组图之一)·风面相关
这是一组为野生动物代言的佳作,不同凡响之处在于打破了所谓“自然界光影瞬间之美”的矫情震撼“大制作”,还某些岌岌可危野生动物生存状况于真实,揭示了人类对野生世界的粗暴行为,并展望未来人类理应赋予它们足够生存空间的态度。
摄影需要正确的展开姿势(态度)。某些发烧友以“为摄影而摄影”为目的,拿那些貌似大美,本质上伤害动物的照片去参展,令人不齿。
祁石辉:文并摄影/金石 《大凉山一家人——人性篇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
《大凉山一家人——人性篇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相关
《大凉山一家人——人性篇》(组图之一)风面·相关
《大凉山一家人——人性篇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相关
图示的彝族人家,丈夫(2015年)32岁,外出打工,农忙时回家。妻子大他6岁,政策允许生育3个孩子,结果高产6男1女——宛如土豆一样生生不息。
贫困,鲜活地摆在那里,而贫困的根源,除了地域因素,也与政策、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密不可分。来自这个地区的照片很多,几乎要成为“消费贫困”的代名词了。除了观看,谁有脱贫良策请赶快出示!人说知识改变命运,但看那教室的环境以及破书桌上男孩的眼神,没法不给人笼上一层“路漫漫,雾蒙蒙”的迷茫的忧郁。
众多稚趣无邪的面孔,仿佛可做阳明心学“心外无物”的证词——山外不存在别样世界。可这里的他们,分明在看官的“心外”客观地存在着。心外,有物还是无物呢?
徐平:《墨龙人家的婚礼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相关
同是少数民族山寨,小金县抚边乡北部山区峡谷中的墨龙沟的小日子可谓过的风生水起。当偏僻与贫困,化为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,山里山外在文化、经济等方面的相互渗透足见功效。有时候众多的“观看”,客观上就能转化为有意义的“关注”,最可怕的是“无视”。
朱穗:《隔壁的青春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
朱穗:《隔壁的声音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
“隔壁”是义乌及周边和个别远方城市文艺青年的伍德斯托克,演出票房虽然一直不理想,但作为当下屌丝一族的艺术家们在这样的角落里,一直没有停止发出代表该群体身份、生存状态的“隔壁的声音”。
农增胜:《海之声系列作品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
“等潮水满涨然后浮船而去的老船夫。”背景的辽远,映衬人在大自然中的孤弱。
彭年(贵州):《纸媒最后的功能》(单幅)·风面
画面拍摄于农村,纸质(尤其是新闻)媒介,在e时代,想必该转型了(公款订阅的除外)。
王家琦:2016.10.29《一位头发花白的妇人在旗袍年会上与学生拥抱》(单幅)·风面
图中的旗袍大妈、老奶们,在青少年时期,想必属于腰扎武装带,手捧红宝书,“不爱红装爱武装”的一代,不必说旗袍这种象征“糜烂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”的服饰,就连孩子们那样的校服恐也难以着身过。然而,爱美乃人之天性,压抑越久,反弹越烈——白发与皱纹,不是阻隔挽回青春的理由——欧叶,让我们一起喝彩!
银色马蹄莲:《夜色空灵》(组图之一)·风面
这组作品,与郭晓军的《花开富贵》在创作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,可谓“工匠精神”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。
不同之处在于,《夜色空灵》撇开了现实污淖,导引读者的灵魂做一回圣洁的洗濯与飞升。你看,嚣尘遁寂,朗月冉冉,翠鸟啾啾,萤火频闪,山泉萦回,薄雾弥散,香魂怎能按耐,于是飞去这流光溢彩的非空非色,融入梦中天籁,翩然起舞,悠然抵达超然空灵之境。
这种神话般超现实的意境营造,虽桃夭而不媚俗,集热络而不乏孤傲,立婷婷显纤细而不缺霹雳之力。这种超脱的反讽,貌似逃避,实质是对现实的起诉。正如作者所言:“为观看者轻柔地洗涤灵魂忧伤。”“现实是一场以假乱真的梦,或许借由梦想与艺术可以达至超现实的自在人生。艺术是对现实的抵抗。”
不由地记起电影《杜十娘》结尾的艺术处理:当杜十娘得知李贾负心后,在极大痛楚的境况下,虽表面梳洗打扮,轻歌曼舞,细赏珍宝,随后在悲愤的狂笑中让一切付之江水。
王一平:《贝加尔湖》 ·风面
(记录类照片,保留时间越久远,文献价值越强。这张图的机位若能向右移动一点,露出被遮挡的头部或许更佳。)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影像语言是复杂的,解读也是多维度的。以上感想权做抛砖引玉,不当之处还请广大师友斧正!
(2016.11.13.)